标准解读
    “七问”以标准化抢占产业先机 
    发布时间:2020-12-08 | 信息来源:学习标准化

    自秦代开始,我国就有了标准化的萌芽。随着时代的变迁,标准化逐步发展、完善。尤其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标准化工作开始放眼世界逐步走向国际。《学习标准化》注意到,标准的制修订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也积极参与其中,既体现了企业自身领先的科技水平,也彰显了企业肩负产业发展的责任担当。

    1. 一般会在什么情形下应考虑标准的制定或修订?

    新标准化法第一章第一条提到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促进科学技术进步,保障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生态环境安全,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这句话很好地诠释了这个问题。当一个领域没有相应标准或已有的标准已经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就应当及时考虑标准的制定或修订。同时,第二十九条还规定标准的复审周期一般不超过五年。经过复审,对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技术进步的应当及时修订或者废止。在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任何单位或个人均可反馈意见,由归口单位根据情况组织标准的修订。

    1. 一个标准从开始酝酿到最终实施,需要经过哪些重要环节?

    以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修订过程为例,从酝酿到最终实施需经过预研阶段、立项阶段、起草阶段、征求意见阶段、审查阶段、批准阶段、出版阶段、实施阶段等环节。

    1. 企业如果想参与标准制修订,须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什么样的企业会具有更多的话语权?国家对于企业参与标准制修订并未设置门槛,任何规模的企业均可参与。我们鼓励不同的企业、不同的机构积极参与到标准的制修订过程中,企业和机构参与标准制修订可以直接地了解相关行业或产品的发展水平与发展趋势,这对于企业升级产品质量、调整发展方向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全球工业均向着高性能、节约能源、环保、可持续的方向不断发展。标准也在不断的升级换代。这就意味着技术雄厚、综合水平较高的企业必然站在标准化的前沿,具有更多的话语权与应对变革的能力。企业只有持续地比标准先行一步,才能一直保持领先。

    1. 谈一谈标准化活跃程度与行业生命力的关系,又是如何体现出某一行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和速度的?

    标准化能带动产业的创新与进步,产业的创新与进步又会反过来带动标准化的提升,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流的企业做标准,越是优秀的企业往往标准化工作活跃程度越高,产品质量升级换代越快。积极参与标准化,是企业与产业政策及未来发展趋势不断互动的过程。在参与标准化的过程中,企业能先于产业政策与发展趋势调整发展战略,而不是在政策落地或产业已经变革才开始谋划。标准化活跃程度越高的企业,越能占领先机,先于同行做好行业变革的准备。

    1. 在某些方面,我们能赶上国际标准化步伐的原因是什么?

    标准化的提升与产业的进步向来密不可分。不断开放的行业环境使我们有机会不断吸收外部先进的技术、理念,在此基础上进行再创新,具有一定的后发优势。如我国产业整体在不断进步,在某些细分领域已逐渐实现赶超。国际标准化的进步,是国内涂料行业同仁一起努力的成果,是整体产业进步的体现。

    1. 我国标准体系中主要包含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等。那么,针对同一标准化对象,它们之间具有什么样的关联和作用?

    国家新型标准体系总框架基本原则是,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如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侧重于保基本;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如团体标准、企业标准)侧重于提高竞争力。国家强制性标准主导安全性标准;推荐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主要体现公益性 (如方法标准、基础标准),一般性的产品标准、技术规范要由社会团体和企业自主制定。

    1. 标准实施后的实际运行效果会从哪些方面来考察?影响实施效果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考察一个标准的实际运行效果可以从标准技术指标的符合性、实施的具体情况和取得的效益三方面来考量。

    标准技术指标的符合性业包括三方面:一是适用性,标准制定时的目的及制定目的实现情况,技术指标、试验检测方法等与市场发展需求的一致程度;二是先进性,标准与国际相关标准比较是否先进;三是协调性,与法律法规的协调性(适用于强制性 标准),标准与相关国标、行标、地标的协调统一性。标准的实施情况包括标准的推广情况、执行情况和被引用情况等。

    标准取得的效益情况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其中,经济效益可以从产品生产原材料变化、产品生产过程的变化、产品质量的变化、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等方面考察;社会效益可以从企业综合竞争力(如顾客满意度、产品召回率、企 业知名度等)、产业影响(如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产业市场规范程度等)、社会影响(如对消 费者健康、安全的影响等)等方面考察;生态效益可以从能耗情况(如产品生产、使用过程能源消耗与发达国家相比)、污染情况(如产品废弃后是否产生污染) 等方面考察。

    影响实施效果的因素包括标准的符合性、标准的推广情况、执行情况等。当然,某些拔高的标准,就不是所有企业全都可以做到才算实施得有效,这个标准只有一小部分非常高端的产品能符合才算实施得很好。

     
    上一篇:浅析标准与合格评定的关系
    下一篇:标准实施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