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这些标准告诉你野蜂蜜到底有多“野”...... 
    发布时间:2021-03-29 | 信息来源:

    都说“春食一口蜜,健康一整年”不可否认蜂蜜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而且味道甜润,是不可多得的天然美味特别对于爱吃甜食的人来说简直是抵挡不了的诱惑

    图片图片图片

    然而在众多蜂蜜的种类中很多人会选择购买野蜂蜜因为大多数人认为野蜂蜜就是纯天然蜂蜜应该是最好的蜂蜜不会有任何食用风险但事实是否如此呢?
     

    让我们一起来探究真相吧!

     

    图片

     

    野蜂蜜中毒事件

    据文献记录:福建省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报一起疑似食用野蜂蜜引起的中毒事件,多名村民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及呕吐等类似症状。经调查实验室检测显示,该野蜂蜜中含有雷公藤及博落回两种有毒植物花粉及雷公藤甲素;贵州铜仁地区人民医院上报一例食用野蜂蜜致室性心律失常的病例;大理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上报一例食用野蜂蜜致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病例。

    据相关报道统计云南、福建、广东等地均有发生过食用野蜂蜜中毒事件那么野蜂蜜中毒原因是什么呢?

    在国家标准GB14963-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蜂蜜》中规定蜜蜂采集植物的花蜜、分泌物或蜜露应安全无毒,不得来源于雷公藤、博落回、狼毒等有毒蜜源植物。

    但野蜂蜜的蜜源复杂且难以控制。野蜜蜂在采蜜的过程中可能会接触到导致特定人群过敏的花粉,甚至会采集有毒蜜源植物的花蜜、分泌物或蜜露,导致酿成含有植物源毒素的蜂蜜。人们食用此类有毒蜂蜜容易引发中毒,主要临床症状体现在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及肾脏方面,轻者头晕、头疼、呕吐、腹泻、腹痛,重者死亡。

    我国地域广阔,蜜源植物种类多样其中常见的有毒蜜源植物有15科29种它们含有不同的植物毒素千万不要自行采割野蜂蜜食用遇见可购买的野蜂蜜也要学会预防野蜂蜜中毒

    首先了解和预测野蜂蜜的毒性,可通过当地现有资料及蜜源植物调查,了解该地区的蜂蜜在历史上是否有毒,有什么毒;其次,有毒蜂蜜的中毒潜伏期最短为一至二小时,一般为一至二天。若发现野蜂蜜有苦、涩、麻等异味,或者身体有任何不适,应停止进食并立即就医。

    另外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一岁以下的婴儿不应该吃蜂蜜蜂蜜在酿造、运输过程中容易受到肉毒杆菌的污染而一岁以下的婴儿肠道内的菌群还很脆弱对毒素的反应也更敏感如果不小心食用被污染的蜂蜜就非常容易中毒

    单花蜂蜜有本草植物特有的花香味,混合蜜有天然的花香味气息。假蜂蜜有的是蔗糖味、有的是香料味。

    ?看蜜的浓度:取一根筷子插入蜜中,垂直拉起。浓度高的蜂蜜往下淌的慢,粘性大可拉丝。假蜂蜜或浓度低的蜂蜜则反之,即便能拉长丝,断丝也没弹性,不会收缩成蜜珠。

    ? 看弹性:可取一滴蜂蜜滴在一张纸上,浓度高的纯蜂蜜是半球形,不易浸透纸,浓度低的或假的蜂蜜容易浸透纸。

    ? 看结晶:能够全部结晶的蜂蜜一般含水分低、浓度高,不容易变质,所以是优蜂蜜。结晶的纯的蜂蜜用手搓捻,手感细腻,无沙粒感。假的蜂蜜,不易结晶,或者沉淀一部分,沉淀物是硬的,不易搓碎。

    口感纯正天然的蜂蜜,味道甜润,略带微酸,口感绵软细腻,爽口柔和,喉感略带辣味,余味清香悠久。

     

     
    上一篇:哪些标准告诉你什么是碳中和
    下一篇:没有标准化,何以数字化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