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M2D在线”正式上线,那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二维码”
    发布时间:2024-02-06 | 信息来源: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

          二维码是什么?它和一维码又有什么区别?
          按照国家标准GB/T 12905-2019《条码术语》中:一维条码指“仅在一个维度方向上表示信息的条码符号”。二维条码(二维码)指在二个维度方向上都表示信息的条码符号。因此,二维码天然就比一维码能存储更多的信息。相较于一维码,二维码具有信息容量大、译码可靠性高、纠错能力强、制作成本低、保密与防伪性能好、可追溯性等优点。因此,国际物品编码组织(GS1)发起了全球二维码迁移计划(Global Migration to 2D,以下简称“GM2D”)。GM2D是一个能够引领全球行业领域在零售端将一维条码过渡到二维码的国际项目,将为商品换发“二代身份证”,对全球商品生产、流通结算具有重要意义。

    二维码

    二维条码都有哪几种?

          国家标准《条码术语》为我们列出八种类型,即四九条码、16K条码、四一七条码(PDF 417)、数据矩阵码(data matrix code)、快速响应矩阵码(QR code)、汉信码、紧密矩阵码、网格矩阵码,而我们日常最常见支付宝、微信收付款码,健康码等一般都采用的快速相应矩阵码即QR code。汉信码是我国第一个制定了国家标准并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二维码。

    部分一维码和二维码类型

    如图,健康码就是一种十分常见的QR code。

    汉信码

          怎么读码?
          按照百度百科的通俗介绍是“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的图形;在代码编制上巧妙地利用构成计算机内部逻辑基础的“0”、“1”比特流的概念,使用若干个与二进制相对应的几何形体来表示文字数值信息,通过图象输入设备或光电扫描设备自动识读以实现信息自动处理”。
          大家可以把二维码中的空格(白色方块)理解为“0”,黑色方块理解为“1”,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形成不同的二维码信息,以机器语言的形式存储了起来。而扫码就是解码。扫码的过程其实就是把这些编码(0和1构成)进行解码的过程,即把机器语言翻译成我们可以认读的语言形式。

    扫码的本质

          一直以来,一维条码支撑着复杂的现代全球业务,简化繁琐的供应链流程,使得当中几乎遍布全球各行各业的数据都能迅速、高效、安全地传递。但随着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和变革,消费者与监管方对产品信息的需求日益增加,需要更多的信息(例如,批次/批号、到期日期、序列号、销售日期)来支持流通和零售,二维码的特性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这也是GM2D计划发起的重要原因。浙江省正在推进“浙食链”成为全球二维码迁移计划的首个推广应用项目。

          图片来源:浙江市场监管矩阵、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