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浙江制造”标准解读 
    发布时间:2020-02-17 | 信息来源: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

    作为打造浙江制造品牌的重要依据,《浙江制造评价规范》(DB33/T 944-2014)20171127日起正式实施,该标准分为通用要求管理要求两部分,明确了浙江制造的定义和内涵,从品质卓越、自主创新、产业协同、社会责任四个方面阐明了浙江制造的认证特性,并提出了浙江制造基本条件。浙江制造品牌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标准内容覆盖十分广泛,需要仔细研读、提炼和运用,本文将以简明直接的方式为大家解读浙江制造标准并分析其重点难点所在。

    浙江制造定义

    代表浙江制造业先进性的区域品牌形象标识。

    浙江制造企业所需基本条件

    1.总部在浙江的企业;

    2.符合《浙江制造评价规范》(DB33/T 944-2014)通用要求和管理要求。

    浙江制造认证模式:企业自主申明+第三方认证+政府监管

    1.企业自主申明:企业自我评价是否符合浙江制造先进标准,自主申报。

    2.第三方认证:浙江制造认证联盟等第三方机构是主要的认证实施部门,负责现场审核、产品抽样、年度监督等工作内容,承担认证连带责任,同时积极推进国际合作与互认,确保浙江制造品牌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3.政府监管: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推动和部门监管,加强对浙江制造品牌的培育、监督与保护。

    浙江制造标准的内容

    1.总体要求和实施细则分述:通用要求+管理要求

    2.众多先进标准的集成支撑:产品标准+管理标准

    浙江制造标准的定位:高水平标准!

    1.产品标准:采用国际先进标准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具体产品标准。(国内一流,国际先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2.管理标准:在现有各类国际通行管理基础上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先进管理标准。(卓越绩效模式+浙江制造4个特性+ GB/T 19001GB/T 24001GB/T 28001三大体系)不是最低标准或准入标准,而是代表产品质量技术和企业管理水平的高水平标准。

    浙江制造标准的作用

    1.企业对标达标并申报浙江制造认证依据

    2.认证相关机构开展认证工作的依据

    3.政府部门开展培育及监督检查的依据

    4.消费者等利益相关方消费及维权依据

    5.国际互认或相关便利化措施的依据

    该标准的实施将有助于提升全省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尽快形成集质量、技术、服务、信誉为一体,市场与社会公认的浙江制造区域综合品牌,加快浙江制造业转型升级,推动浙江制造走向世界。

    4 品质卓越

    4.1 总则

    浙江制造产品生产企业应采用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标准,保证产品制造水平稳定,技术水平达到国内一流,国际先进。

    【条文解读】

    品质卓越是一种经营质量观,企业采用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标准,是为保证公司产品制造水平稳定并持续改进提升,为实现品质卓越创造必要条件。

    4.2 要求

    4.2.1 企业应制定品牌战略及实施计划,并提供资源保障。

    【条文解读】

    实施品牌战略企业实现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浙江制造产品生产企业应在其品质卓越的基础上制定公司品牌发展规划,以实现组织的经营发展战略目标。

    4.2.2 企业应按照GB/T 19580实施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并提供实施证明。实施证明包括但不限于:a) 卓越绩效管理模式自评报告;b) 政府质量奖获奖证书。

    【条文解读】

    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是一种组织综合绩效管理的有效方法,构成各国质量奖评价标准,源自于以顾客为导向,追求卓越绩效管理理念。

    4.2.3 企业应按照GB/T 19001要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有效实施。

    【条文解读】

    GB/T19001质量管理体系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适用于任何组织的一个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是公司实现品质卓越应满足的最基本要求。

    4.2.4 行业有特定要求的,应建立国际同行业通行的管理体系并获得认证证书。

    【条文解读】

    对于有特定要求的行业,除获得GB/T1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之外,还必须建立国际上对该行业制定的特定的管理体系,并获得认证。

    4.2.5 产品技术指标应符合浙江制造产品技术规范要求。

    【条文解读】

    浙江制造产品生产企业所生产产品的各项技术指标必须符合浙江制造产品技术规范对该产品的指标要求。

    5 自主创新

    5.1 总则

    浙江制造产品生产企业应掌握产品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并具有持续创新能力。

    【条文解读】

    产品核心技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应积极开发、引进和采用先进的技术标准,并不断创新,以在学习和实践中逐步形成自主知识产权。

    5.2 要求

    5.2.1 企业应制定技术创新战略及实施计划,并提供资源保障。

    【条文解读】

    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用于支撑企业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是企业技术引进及改进的指南针,为企业技术发展提供方向。

    5.2.2 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应随营业收入增长而同比增长。

    【条文解读】

    企业研发投入体现组织持续创新实力,研发能力的提升有助于企业实现自主创新并提升核心竞争力,创造巨大经济效益,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应随营业收入增长而同比增长。

    5.2.3 企业应满足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或设计中心或研究院的要求。

    【条文解读】

    浙江制造生产企业应当具备拥有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或研究院,或具备相关能力要求。

    浙江制造标准深度解读()

    (通用标准第二部分)

    6 产业协同

    6.1总则

    浙江制造产品生产企业应对产业及浙江经济发展具有带动作用。

    【条文解读】

    浙江制造是代表浙江制造业先进性的区域品牌形象标识,其责任之一即是带动浙江经济发展,促进产业协同。

    6.2 要求

    6.2.1 企业具有对相关产业的技术引领能力,有效带动标准、产品、工艺及技术的进步。

    【条文解读】

    企业的生存发展不能脱离于产业环境,良好的产业环境有利于企业健康发展。企业必须为支持、引领产业发展,通过标准、产品、工艺、技术的革新,提高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形成产业——企业的良性互动。

    6.2.2 企业应主动建立互利共赢的供应商合作关系。供应链中的合格供应商50%以上应源自浙江。

    【条文解读】

    企业应对供应商进行分级管理和考核,进行资源共享,提供技术、资源支持等,为推动浙江地区经济发展,注重与浙江本地供应商的合作共赢。

    7 社会责任

    7.1 总则

    浙江制造产品生产企业应诚信经营,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条文解读】

    本条文是对社会责任项目的主题描述,表达组织必须履行产品和服务质量安全,诚信经营,履行公共责任,做一个富有社会责任感的浙江制造企业。

    7.2 要求

    7.2.1 企业应营造诚信经营文化,按照GB/T 29467要求每年公开发布质量诚信报告。

    【条文解读】

    企业应将诚信经营纳入企业文化,植根于企业每一位员工,打造公司的诚信品牌和荣誉,加强经营管理,确保公司所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安全。

    7.2.2 企业应主动承担公共责任,每年公开发布社会责任报告。

    【条文解读】

    公共责任是组织对公众和社会所必须承担的最基本责任。组织输出的产品、服务可能带来负面的影响如环境影响和资源的不良损耗等,故组织应该建立相关的管理过程识别和评估在环境保护、能源消耗、资源综合利用、安全生产、产品安全、公共卫生能方面的影响和风险,并识别和获取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立测量方法和指标,制定相应的对策和改进措施,在满足法律法规要求的基础上持续改进,超越法律法规要求,实现卓越的社会绩效。

    7.2.3 企业应按照GB/T 24001GB/T 28001要求,建立和实施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条文解读】

    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与员工最为相关,是社会责任的一部分。组织应为全体员工提供安全、稳定和健康的工作环境,必须识别影响员工安全、健康的风险、针对关键风险制定适宜的测量指标和目标,并能够为工作场所的紧急状态和危险情况做好应急准备。在工作过程中进行控制和反馈调节,不断改善工作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条件。

     
    上一篇:《“品字标”品牌管理与评价规范 第4部分:“品字标浙江农产”评价要求》省级地方标准解读
    下一篇:我国标准化管理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