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规范》省地方标准解读 |
发布时间:2020-02-17 | 信息来源: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 |
|
一、背景 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开启了改革发展的新进程,作出了打造美丽浙江、深化“千万工程”的战略决策,这一决策是我省与时俱进作出的新的战略部署。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作为新时代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原则和方针。美丽乡村建设无疑是实现上述战略目标的具体实践和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持续推进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建设”,这是新时期新形势下对“三农”工作的新要求,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提出的“把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提高到新的水平”这一新指示的具体体现和实际行动,是我省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抓手和重要载体。 浙江是美丽乡村的首创地。从2003年开始,浙江省积极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依托“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等抓手,从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建设起步,不断拓展建设内容,形成了整体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格局。多年来,浙江省敢于开拓、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绘就了万千美丽乡村新画卷,乡村建设水平在全国一直处于前列,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树立了可借鉴的样板。 标准作为一种技术规则,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浙江省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第二阶段实施方案中》明确指出“‘以美丽标准’体系引领美丽乡村、美丽城镇、美丽城市标准化建设”。浙江省率先用标准化手段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支撑美丽乡村建设长效机制和模式创新、固化建设成果方面的重要作用。2014年,在总结提炼全省各地美丽乡村标准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由安吉县人民政府、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共同主导制定的省级地方标准《美丽乡村建设规范》发布实施,该标准在指导、推进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使我省美丽乡村建设走上科学、规范、高效的发展道路。2015年,两家单位共同制定的国家标准《美丽乡村建设指南》发布实施,将我省美丽乡村成功经验做法以标准的形式向全国推广,为全国各地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导,取得了显著效果。标准化已经成为美丽乡村建设领域各项工作规范、有序推进的重要手段,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 二、目的意义 十九大报告中对于美丽乡村形成了新表述、做出了新判断、打造了新格局、提出了新要求,四个“新”将把美丽乡村带进新时代。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我省美丽乡村建设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面临着新的使命任务,原有的标准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在整体框架上,与乡村振兴总体要求对接不够紧密,需要进一步调整,使目标更明确、逻辑更清晰、指向更精确;在指标设置上,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领域部分指标已经落后于发展要求,如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养老)保险参保率以及道路、供电、网络等,需要进一步提升,部分指标难以达到,需要进行删减;部分体现新时代特征的指标需要增加,比如,在生态宜居中需要增加风貌提升、垃圾分类、厕所改造、一村万树等内容,在经济发展中需要增加农产品追溯、农村电商、品牌建设、产业经营等内容,在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等方面需要进一步细化,以提升美丽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在表述方式上,存在着村干部、老百姓看不懂、不会用的问题,需要对文字进行优化,更加通俗易懂、简单朴实。 综上所述,有必要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千万工程”的总体部署,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总体目标,深入研究新时代美丽乡村的时代特征和发展需求,在原有标准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完善,在整体框架、指标设置、内容表述等方面进行优化和提升,以解决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面上不够平衡、部分村庄建设发展不够充分问题,推动我省美丽乡村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不断提升农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创造出更具新时代特色的美好生活,为乡村振兴凝聚新动能,为推动美丽浙江建设整体向纵深推进打下坚实基础。 三、主要内容 根据目前美丽乡村的建设内容及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规范》(DB33/T 912-2019)的主要框架分成总则、生态优良、村庄宜居、经济发展、服务配套、乡风文明、治理有效7部分。本标准共100项指标,其中否决性指标10项,基础性指标60项,发展性指标30项。 与原有的省标《美丽乡村建设规范》相比较,《标准》主要具有以下五大特点:一是优化了整体框架。以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体要求为维度,构建了“生态优良、村庄宜居、经济发展、公共服务、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六方面的《标准》框架,使目标更明确,逻辑更清晰,指向更精准。二是指标设置更加科学合理。根据新时代的要求,对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民生重点领域的原有指标进行了提升,如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参保率、道路、供电、宽带网络等指标值高于原省标国标,体现提档升级。同时对部分区域性指标或面上相当一部分村难以达到的目标进行了删减。三是增加了新的指标。生态宜居中,体现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与长效管护的新时代特征指标,如增加了风貌提升、垃圾分类、美丽庭院、厕所改造等内容。经济发展中,优化了框架结构,充分体现现代农业、三产融合和村庄经营的新时代特征,如增加了数字农业、农产品追溯、农产品电商、品牌建设、产庄经营等内容。还根据新时代的要求,重点细化了乡风文明、乡村治理的具体内容,以提升美丽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四是兼顾保底线与拉高线。对生态优良、村庄宜居、经济发展、平安建设等核心重点指标设置底线要求;针对新时代美丽乡村需要面上整体提升的重点领域,对村庄规划、生活污水治理、垃圾分类、村庄整洁、规模化养殖污染防治、饮水安全、供电等重要方面提出约束性要求;并以推荐性、倡导性表述方式,对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村庄风貌提升、三产融合、村庄经营等提出引导性要求,拉高标线,以适应不同水平的乡村循序渐进、持续发展。五是优化了表述方式。优化了标准编写格式,采用通俗易懂、简单朴实的语言,表述了新时代美丽乡村的要求,更接地气,让村干部、老百姓易懂好用。 |
上一篇:国家标准《就地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解读 |
下一篇:《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规范》省级地方标准解读 |